Blog 攝影札記

2011至2012年間,因為攝影,我重新沈思、品味人生,並首次嘗試以文字描繪所思所悟,期盼能在平凡的生活中、時光的流轉裡,看見簡約之美,體會生活真滋味。停頓數年後,2016年我重新開始我的攝影札記,希望透過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,讓大家都能開心的拍照,為生活增添美好的回憶。

凝聽生命的聲音

是否有一種聲音、一種旋律,百聽不厭?

凝聽   (Canon 5D Mark II with EF100mm f/2.8 Macro Lens)

凝聽   (Canon 5D Mark II with EF100mm f/2.8 Macro Lens)

Leonard Cohen的聲音,對我總有一股魔力,不論我身處擁擠街頭或是熙攘人群之中,聆聽他低吟的「Suzanne」,猶如防護罩在身,隔絕了摩肩擦踵的人潮,遠離了煩躁不安的情緒;即使踽踽獨行於狂風暴雨之中,「Hallelujah」的音律,總能讓我在清冷孤獨中莞爾一笑,不自覺地仰頭望天,迎接八方而來的滿城風雨。Leonard Cohen這位出道半個世紀,年近八十的詩人兼音樂人,不僅寫詞、譜曲、演唱,近年來也世界走透透,分享他的創作。比起初出道的作品,我更欣賞他近幾年的聲音。沉湎在他低沈的迴旋裏,宛若信手拈來的倜儻不羈,卻透露無窮盡的情感,深刻到令人難以忘懷。

聲音,是不是也蘊藏著我們的人生故事,只不過我太全神貫注在言辭話語中,卻忘了傾聽聲音本身的心事?

年初時造訪老友,這是我認識她二十多年來,第一次到她家作客。一進門,只覺得出奇的安靜,原以為她讀小學、中學的大小朋友都出門了,經她提起,才知道她們各自在自己的房間裏。朋友多年前選擇離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成為自由工作者。我們走進她的工作室,一面瀏覽這些年來她主編、翻譯或寫作的作品集,一面聽她訴說成為自由作家的心路歷程。欽佩她的努力與成就,也不免惦記著朋友家中那一片靜謐所透露的訊息。從往事聊到現況,時光在不知不覺中飛逝,晚飯前一刻我們起身告辭,臨別前,朋友才淡淡地提起,家裡的小女兒身體孱弱:「她從小就無法自理。」那一刻,我豁然開朗,靜謐,是因為家中少了一分稚童的聲音笑貌。

原來,聲音也是一把打開秘密之門的鑰匙,有時,無聲更勝有聲。

當下我有股衝動,想緊握她雙手,或是給她一個擁抱,但我終究只會意的點點頭。回到家,我反覆思索,不僅明白了為何朋友退出前程似錦的工作,有一段時間大夥兒聚會總不見她的蹤影,也想像這些年來她將女兒拉拔長大,所付出的心力與承受的煎熬。我很懊悔自己的矜持,下次再見面,我要告訴她:「妳辛苦了!」以表達對老友的敬愛與支持,那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話。

然而,大多數時間,我總覺得被過多的雜亂的聲音所包圍。打開電視,各領域的「專家」在不同型態的節目中大談他們的見解,時而慷慨激昂、謾罵叫囂,時而柔聲下氣、以售其見。看似正義的演出,我卻從這些矯揉造作的聲音中,感覺不出一絲一毫發自內心的真誠。

是我太敏感了嗎?哪裡還聽得到美麗的聲音呢?

我憶起十年前在夏威夷的海邊,浪聲伴我入眠的那一個夜晚。浪潮聲彷彿就在門外,海水湧上岸邊所形成的波浪聲,伴隨著滑過沙灘回到大海的細碎摩擦聲,此起彼落,時強時弱,周而復始。心裏才想著如何能分辨出漲潮與落潮,不知不覺間卻在這片祥和聲中安然入眠,好寧靜難忘的夜晚。

未曾經意間,我也愛上風的聲音。有時,她輕飄過我耳間,有抑揚、有頓挫,我不由得轉起身來,隨風搖曳。有時,她極其輕細,我豎直耳朵也遍尋不著,只得屏息凝神,在花葉樹叢中仔細聆聽,在綠水浮雲間尋蹤覓跡,也許,有一天我真能聽到那來去無蹤影的細微之聲。

我悠然遐想,如果將聲音添上色彩,那麼,不同的聲音會映現何種色彩呢?電視裏神情激動的「評論家」,無疑是充滿浮誇暴戾、自我膨脹的滿紅;Leonard Cohen沙啞撼人的聲音,有種歷經生命起伏後的啟示,猶似曲折豐富的紫色,亦如暖日和風天舒暢的黃色;好友家中的寂靜,應是藍色調吧,但我感覺得出來,多年來他們夫妻齊心協力越過萬重山,那藍色,早已從漠漠愁雲的灰藍化為風輕雲淡的碧藍了。

那麼我呢?走過青澀少年,歷經紅塵萬丈,我將我的金色年華遺落在鏡花水月的追逐之中,直到步入中年之際,才學習放下世俗的枷鎖,不再執著舞臺上的掌聲與喝采。悠悠天地間,我尋覓失落的赤子之心,羊腸幽徑裏,我傾聽內心最深層的聲音,這一次,我將不疾不徐,滿心歡喜的向前探索,直到尋獲內心所嚮往的碧海青天,安樂自在。

是否有一種聲音、旋律,百聽不厭?我想,那是來自大自然的呼喚,對美的渴望,對友情的感恩,以及對自身的醒悟。

我想,那是生命的聲音。